close

 

澎湖四日遊之本島篇(上)

 

【澎湖老街】

中央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業聚落,有十數條巷弄穿插其間,建築形式多為長條街屋,房子裡頭分別作生意場所、住家使用;窄小的巷弄,神秘、韻味兼具,有一寬僅2尺的窄巷,僅容一人通行。我們到老街時已經晚上六、七點,店家幾乎的關門了,但穿過古色古香的街道,讓人彷彿穿越了數百年的時光。

 

【天后宮】

對大海的子民而言,海上守護神-媽祖當然是重要的心靈寄託。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轉眼間便庇護了澎湖縣民長達400多年,現已列為「國定古蹟」。當時稱為「娘宮」,由於「媽宮」與「馬公」在日語是諧音,馬公筆劃少、易辨識,日本人在日軍未佔領台、澎之前,軍事地圖上就已經標示著馬公,這也是馬公地名的由來。

_0625-7.jpg

 

【四眼井】

四眼井是台灣澎湖縣最老的古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建立於明代初期(西元1592年)。四眼井終年有水,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井深5.6公尺,井寬2公尺,過去曾經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跟飲用水的來源,現在則是馬公市內的觀光景點。四眼井旁有位賣滷豆干的老婆婆,不僅人很親切,滷的豆干也很入味,如果要吃辣味的還會搭配小魚乾,真是太棒了!

_0625-2.jpg

 

【澎湖跨海大橋】

澎湖跨海大橋全長共計2,494公尺,橫跨白沙、西嶼兩島之間的吼門水道,水流湍急,流速據說可達每秒3公尺,為澎湖海域第二險流。每當冬季東北季風來臨,更是怒濤洶湧,難以行船,因此,1965年始建跨海大橋,1970年完工通車,以解決漁翁島往來的交通困境。爾後,因橋樑腐蝕嚴重與橋梁坍蹋,於1984年拓寬陸堤,1996年完工通車成為雙車道新橋。遠望如海上長虹不但具觀光價值,也讓西嶼和白沙兩地交通暢流無阻。

作為澎湖最熱門的打卡景點之一,我們怎麼可以錯過呢?當然要來跳拍一下,展現澎湖的「熱」情呀!

_0626跨海大橋-1.jpg

_0626跨海大橋-2.jpg

 

【鯨魚洞】

小門嶼是個地勢北高南低的熔岩台地,島上的東、北、西岸多為玄武岩海崖,南岸則為村落聚集地區。這裡可見到外形呈現球狀結構的多孔玄武岩,小門嶼層特殊的鐵質石英砂岩、鐵質黏土層、參雜動物化石的灰殼岩以及受流水侵蝕的小惡地形等多樣貌的地質景觀。島上最著名的景點「鯨魚洞」,因外型看似鯨魚頭露出水面而得名。鯨魚洞原為一玄武岩海崖,經過海水侵蝕作用,不斷的侵蝕,終成現今的「海蝕拱門」,讓人認識了海蝕地形的演進過程。

這裡也是個欣賞夕陽的絕佳地點,幾乎180度無死角的視野,讓人有種來到世界盡頭的感覺,可惜我們這幾天的雲層都太厚,沒辦法看到夕陽染紅整個海面的美麗景致,算是這次旅程中小小的遺憾。

_0626鯨魚洞-1.jpg

_0626鯨魚洞-2.jpg

_0626鯨魚洞-3.jpg

_0626鯨魚洞-4.jpg

 

【通樑古榕】

通梁村保安宮前超過300年的老榕樹,是澎湖綠蔭最大的神木,共計擁有95根氣根的老榕,綠蔭覆蓋廟前空地形成一片乘涼歇息的廣場,若是沒有認真觀察,實在難以相信全是來自於同一棵樹的枝幹。關於古榕的歷史,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有一傳說清朝康熙年間,一艘商船行經通梁附近吼門海域,卻不幸發生海難,僅存一株樹苗隨潮水漂至通梁海岸,通梁村民將其撿回,栽種於廟前。由此推算,通梁古榕栽種至今可能有300歲以上的高齡。

這裡是我最期待到訪的景點之一,因為這裡充滿小時候的回憶,距離上次來澎湖已經過了十幾年了,但我始終記得在這棵老榕下第一次吃燒酒螺的情景,回到台灣後雖然有吃過一次,但遠遠沒有記憶中美味,因此這次來澎湖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再次品嘗「小時候的回憶」。

 

景點介紹擷取至[南海遊憩系統 導覽地圖]旅遊摺頁及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頁(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請繼續觀看炎炎夏日。澎湖之旅 【行程篇】  篇】  【望安篇】  【本島篇(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旅遊 澎湖
    全站熱搜

    姿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